财经8月22日讯 近日,财政部同意北京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届时,北京将对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实际缴纳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以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实现4%的目标,凭什么非要征收“地方教育附加”? “地方教育附加”涉嫌重复收费,恐重蹈“征、管、用混乱”覆辙 “地方教育附加”和“教育费附加”实质一样,或涉嫌重复收费 所谓“地方教育附加”是省政府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为增加地方教育的资金投入,促进省教育事业发展,开征的一项政府基金。2010年11月,财政部规定,“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标准统一为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税额的2%。 “地方教育附加”和此前的“教育费附加”是两个概念。“教育费附加”自1986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统一征收,收费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征收对象是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标准是实际缴税额的3%。 尽管二者概念有所不同,但两项收费相同之处很多,主要有:1、基金的属性相同。两项附加同属政府性基金,都是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征集的专项费用;2、计费依据相同。两项附加都是按照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3、征收机关相同。根据两项附加的相关规定,地方教育附加和教育费附加(铁道、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除外)一律由地方税务系统负责征收。很显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虽然名称上有所差异,但究其实质是一样的,涉嫌重复收费。 此前“教育费附加”征、管、用混乱,“地方教育附加”恐重蹈覆辙 此前,“教育费附加”的征、管、用十分混乱,征收不足现象十分严重。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曾指出,目前全国的实征数平均也只占到应征数的50%左右。据《教育时报》报道,河南省安阳市在对县级政府2009年度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时发现,全市10个县(市、区)仅有两个县(市)做到了“教育费附加”的足额征收,其他8个县(区)应征5088.67万元中国法制新闻网,实征3659万元,征收率为71.9%。 “教育费附加”的管理与使用也不规范不合理。很多地方的“教育费附加”入库情况不透明。具体表现为,财政部门不将“教育费附加”入库情况定期通报教育部门,而是做糊涂账、打擦边球,不给教育部门交实底,为随意调拨、安排“教育费附加”提供便利。而由于事权与财权不相统一,造成教育部门在教育费附加的使用上根本没有发言权。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一些地方时常发生“教育费附加”被挤占、挪用甚至充抵财政教育拨款的现象。新华网曾登载国家审计署关于50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调查结果,审计署称有43个县挤占挪用教育资金,其中20个县挤占挪用教育费附加1.2亿元,用于办公经费、平衡预算、发放工资等。 开征“地方教育附加”违反“税收法定”原则,将加重企业负担 “地方教育附加”推出违反“税收法定”原则,程序不合法 地方教育附加的另一个疑问是,新增的收费政策为什么不用提交人大审议就获批准?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的解释是:因为地方教育附加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而非改革税种和税率,这意味着只需财政部或更高层的国务院批准而无需提交人大审议。 但不管是“费”也好,还是“税”也好,对于征收对象来说,都意味着要交钱。“地方教育附加” 虽然没有“税”这个字眼,但实质上还是一道“税”。如果一味绕开法定程序开征新“费”,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挑战,也影响税收法制权威。在费改税的大趋势下,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更有与大势背道而驰的嫌疑。 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不能绕开“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法定”是一道门槛,提高了政府征收某种新税的难度,可以防止政府单方面制定税收法规加大纳税人义务,侵害纳税人财产权,满足政府和部门利益的冲动。作为保障公民财产权的一大手段,“税收法定原则”已成为一个基本常识而为多数国家所遵守,但我国距离这一目标尚远。 “地方教育附加”将加重地方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助涨通胀 去年以来法制日报,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国企业与个人的税负过重的报道。根据报道,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税种包括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多项,仅增值税一项就占营业额的10%中国评论网,还有其他附加税、水利基金、职工水利基金,职工教育基金,还要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还有残疾人保障金等,合计起来要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30%-40%。 此前,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而“地方教育附加”的缴纳规则,是对本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即“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按照其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2%征收。这势必将加重地方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地方教育附加征收对象为“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相当于给所有企业新增了一项收费,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众所周知,基于目前国情和企业经营环境,特别是在通胀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向企业减税、减费应是时代主旋律,中央政府也多次这样强调。如此,向企业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显然是逆势而为。一方面让企业生存发展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向企业收取的地方教育附加,最终还是被计入企业成本和产品价格,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即便符合“税收法定”原则,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也明显不合理 “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难以实现,不是因为中央财政差钱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曾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4%的目标被认为是否真正重视教育的硬指标。据媒体报道,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印度、哥伦比亚、巴西 等发展中国家都超过4%。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附加费征收率几度提高。教育费附加自1986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统一征收,收费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教育费附加最初征收时,计征税种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简称“老三税”),征收比率为“老三税”税额的1%。1990年,国务院将征收比率提高为“老三税”税额的2%。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法治,国务院又将计征税种调整为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简称“新三税”),征收比率提高为“新三税”税额的3%。 即便如此,“4%的这一目标”至今仍未实现。是财政缺钱吗?但实际上,中央财政并不缺钱。财政部公布的今年7月份公共财政收支状况显示,7月全国财政收入98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80.92亿元,增长26.7%。1-7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6739.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606.95亿元,增长30.5%。而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是9.6%。经济学者许小年(微博)在其微博上感慨道:“税收每年增长速度是GDP的两、三倍,为什么办教育没钱?” 财政收入被高额行政成本消耗,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明显不合理 既然财政的腰包这么鼓,办教育为什么还没钱呢?这主要是因为高额行政成本消耗实在太大。有研究者指出,我国政府还没有彻底摆脱“吃饭财政”,即政府财政收入仅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的工资、一般性办公费用等方面的支出。 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政府支出的严格控制,我国的行政支出颇为随意,以至于支出居高不下。据经济学家胡星斗(微博)的测算,政府行政支出已经占到了所有财政支出的52%。而在发达国家,政府行政支出一般不超过10%,例如美国的行政办公费用的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9%,日本为2.38%。 此外,公车使用、公款招待、公费考察和会议费用支出的“三公消费”始终撩动舆论神经,公款奢侈浪费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顽症。200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间接”透露,全国的“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支出1/3。可见,“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难以实现,并非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在中央财政支出如此不合理的前提下,财政部再批准地方政府开征“地方教育附加”明显不合理。 结语:“地方教育附加”不仅有重复征收嫌疑,而且存在程序不合法的问题。此外,“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难以实现,不是因为中央财政差钱,恰恰是因为财政收入被高额行政成本消耗。在不改变财政支出结构的前提下,又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则明显不合理。 详情请见专题:凭什么收取地方教育附加费 责任编辑:NF067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频道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亚太聚焦 | 晚霞溢彩 | 运动竞技 | 两会频道 | 人社保障 | 欧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新硬件时代 | 非洲频道 | 美洲频道 | 澳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新疆建设兵团 | 网络金融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聚焦海外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民政工会 |
网易解读365期:凭什么收取地方教育附加费
时间:2011-10-08 08:28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次
财经8月22日 讯 近日,财政部同意北京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届时,北京将对行政区域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其实际缴纳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以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实现4%的目标,凭什么非要征收“地方教育附加”?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不忘初心,司法为民
“初心”是起步时的态度与理想,“为民”不只是践行群众路线和认真学、勤反思、找差...
- 全程监督是最有效的防腐剂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而监督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
- 官员赌博输掉的不止是金钱
众所周知,赌博是文明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官员赌博更不同于普通百姓,其危害性更大,不...
- 莫让权力影响司法公正
就因为得罪了一个县委书记,就要把人家全家都给抓起来,当时很多同志都很气愤,但谁...
- 年轻干部更该有“勇于归零”心态
归零是什么?归零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挑战自我,敢于突破,善于创新。人们常说老干部...
- 基层干部当有三种“境界”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尤其是年青基层干部,笔者可以很负责地说句实话,基层干部挺辛苦...
- 不忘初心,司法为民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自助游网站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 有 券 网
- 中国靓号网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