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观察>理论探讨>

要对假采访、真捞钱的“注水记者”敢于“亮剑”

时间:2018-04-26 10:08来源:评论网 作者:蔡菲菜 点击:
基层遭遇假记者敲诈勒索的现象近年来逐渐减少,但“真记者假监督”现象仍然不少,而且套路更深,手法更精。面对这样狐假虎威的记者,基层为何敢怒不敢言?怎样才能给基层一个健康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
     基层遭遇假记者敲诈勒索的现象近年来逐渐减少,但“真记者假监督”现象仍然不少,而且套路更深,手法更精。面对这样狐假虎威的记者,基层为何敢怒不敢言?怎样才能给基层一个健康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4月25日,新华网)
    记者本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是公众形象的代言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要求,新闻记者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党委政府的喉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记者却打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大旗,实则是借采访之机行捞钱之实,“有偿新闻”现象严重是损害着新闻事业的声誉,玷污了新闻媒体的形象,降低了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在群众中的声望和地位,必须对这一丑恶新闻界现象敢于亮剑,让其无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空间。
    深入分析“注水记者”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无非是抓住地基层政府的短处,让其掐住了“咽侯”,如鱼刺卡住喉咙,让人十分难受,更怕“注水记者”对短处大做特做文章,而影响前程和“官帽”,所以就不得不花钱消灾,笔者认为,只要基层官员平时就心底有数,明白其工作的薄弱地方,及时填补空白,就不致于被假记者打得“击击败退”,这也充分地暴露出基层官员的“四风”未得到彻底扭转,作风漂浮、不乱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罢了,所以转变作风、务实勤干才是对付假记者的有力武器,同时基层官员也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为自己辩护,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才不至于谈“记”色变。
    正常的舆论监督能非常有效提高基层党政工作效率,如一些多年没解决的问题,经媒体反映后,有时很快就有了转机。打击新闻敲诈不能像打击黄牛一样,势头猖獗起来才整治一下,要把这个刹车一直踩下去,尽量不给它留空间;要标本兼治,明确执法依据,建立长效机制,还基层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监督环境。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