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际>国际视野>

世界经济再一次看到中国红

时间:2014-09-12 09:14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赵筱赟 点击:
如果说世界经济的第一次中国机会源于中国的引进来政策,那么,中国第二次机会显然是源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

世界经济再一次看到中国红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在7.5%左右合理区间,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

李克强表示,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持续发展,向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搞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而是强力地推进改革,大力地调整结构,着力惠民生,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向更高阶段迈进,挑战势必越来越大,高增长已经不可持续。但大多数分析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前景依然看好。

“再过十年:中国是老大”,“德国之声”9日以此为题称,美国经济咨询公司HIS日前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将在2024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消费支出甚至有望增长到目前的4倍。

德国新闻电视台说,中国经济并不像一些悲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7.5%经济增长仍是一个奇迹。转型中,中国经济的问题很多,但希望仍很大。调查显示,德国大多数企业仍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对世界经济来说,中国仍是发动机。

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在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对话时,认为中国是一个“搭便车者”,并且认为中国已经成为30年的“搭便车者”,他甚至不无调侃地说,没有人指望他们(中国)做任何事情。奥巴马的这番话,反映出美国朝野各界对中国的看法。

毫无疑问,这是对中国贡献的极大歪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扮演世界火车头的角色。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确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不仅为包括美国在内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抑制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后工业化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关系,双方具有极大的互补性。

美国之所以购买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消费品,是因为美国在服务业和知识产权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地位。正如美国学者研究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中国的廉价商品,那么,美国的通胀现象将会非常严重。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发展,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同时也给美国的经济转型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美国在全球四处放火,从出兵阿富汗到发动伊拉克战争,从轰炸利比亚到怂恿乌克兰闹“颜色革命”,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如今各地局势发展却让华盛顿力不从心,到了失控的地步。西方许多观察家都承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面临冷战以来最严峻的国际安全挑战。

于是,焦头烂额的美国某些人气急败坏,把气撒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其他国家身上。

最近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刊文指出,中国没有在国际安全上搭便车,恰恰是美国自己曾长期搭便车,并反问美国人:“是谁制造了伊拉克今天的乱局呢?”真是一言中的。

谁是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者?美国是战后国际政治、安全、经济体系的主导者,自然也是现有国际体系的最大受益者,这是世所公认的。

《华尔街日报》最近一篇文章指出,目前的世界秩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塑造的,它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倾向。因此,美国是“吃亏”还是“沾光”,天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退一步说,在国际热点问题上,无论是伊拉克重建还是伊朗核问题,无论是六方会谈还是中东和平,中国一直在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归根结底,“搭车说”体现了华盛顿拉其他国家为自己问题“垫背”的一贯政治逻辑。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自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对中国总是看不顺眼,认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正受到挑战。

一方面,美国总是想方设法打压中国,延缓中国前进的脚步;另一方面,美国总是在国际上鼓吹“国际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与其实力不相称的国际责任。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署名鲍盛钢的文章称,实际上美国忘了在历史上美国曾经也是一个搭便车者,他搭的是大英帝国的便车。

当然美国后来自己成为了一辆便车,最先搭乘的是西欧国家与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接着是中国。但是目前中国自己也成为了一辆便车,世界各国都想搭上中国这辆便车。

对此只要看一下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可以略知一斑。10年前是外国政要率领商界代表团络绎不绝访问中国,他们的目的是要进入中国市场,搭上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便车,对于世界经济来讲这是第一次中国机会。

目前是中国政要率领商界代表团访问世界各国,他们欢迎中国的目的也是要搭上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便车,对于世界经济来讲这是第二次中国机会。当然两次中国机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第一次中国机会源于冷战后美国与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欧美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欧美资本,中国制造,全球消费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最大的得益者,它们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中国成为它们在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其二,中国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的输入成为中国崛起的第一推动力。

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在中国投资,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三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

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预测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额不久将超越美国。

但是,对于世界经济来讲中国第一次机会已经走到尽头,一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由于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全球市场疲软,外需下降;二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政策回归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美国认为中国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所以美国要再工业化,要自己生产。

而且美国还要重新制定全球贸易规则,将中国排挤出去,不仅如此美国还要军事上遏制中国,搞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

由此中国加工出口主导型经济结构难以为继,不得不改变为以扩大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不过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又使世界经济迎来了第二次中国机会,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对全球进口需求日益扩大,同时随着中国国内资本投资过剩,中国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而这反过来又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

全球资本显然已经再一次嗅到了中国机会。中国人的购买力不断攀升,这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是大好消息。

中国经济更强,就意味着其企业和中产阶级消费者群体更加壮大,也意味着美国和西方国家出口的新买家更多。

美国要再工业化,要扩大出口自然最关键的是要寻找买家,而中国现在摇身一变显然已经成为全球的最大买家。再有美国要再工业化,自然需要投资,所以中国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虽然中国的对美直接投资远不及其国际投资的其他部分,但正在不断增加。2013年,中资企业花费140亿美元收购美国企业或在美设立分支。单是2014年头三个月,中国人就在美国花掉了这个数目的约一半。

华盛顿的决策者担心中国影响力不断增强,而在美国的州、城市和地方商会,领导者们正竭力吸引能创造良好就业的中国企业。

如果说世界经济的第一次中国机会源于中国的引进来政策,那么,中国第二次机会显然是源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

依靠引进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资本最为赢利的国家;依靠走出去,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买家和投资资本输出国,由此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推动美国与西方国家经济的再振兴,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中国无疑是世界经济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让中国投资进来,那么随着中国继续发展,世界各国也将变得更加富有。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弗里曼的粗略计算,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可能超过20万亿美元。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约占GDP的5%,若该比例届时继续上升至合理的10%,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目前美国仅吸收约2%的中国对外投资,若该比例上升至15%,那届时美国将吸收约30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将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将有百万美国人被中资企业所雇用。当今世界是一个国与国不断相互依赖的世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无疑美国的问题在于其挥不去的冷战思维,在于将国与国的经济关系政治化,这不仅损人也不利己。如果美国不能改变其思维、识时务,必然将失去世界经济正在迎来的第二次中国机会,失去自身经济复兴的机会,而且在经济不断全球化的大潮中陷入被边缘化的困境,对此,美国应该看一下欧洲。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