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时评>

时评,并不脑残(组图)

时间:2011-09-01 21:5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两年多前,有论者撰文称“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他历数了这种特殊文体和以它为业的众多时评作者的局限“把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愣是给拔高到某个无聊的境界,弄得媒体上到处都在唠叨,似乎不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它们绝不善罢甘休”, “装出了一副爱憎分明的样子,

时评,并不脑残(组图)

时评,并不脑残(组图)

时评<a href=中国评论网,并不脑残(组图)"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B/B9/B959C8B6EE9681AD14974E6EE1851F9D.jpg>

时评,并不脑残(组图)

两年多前,有论者撰文称“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他历数了这种特殊文体和以它为业的众多时评作者的局限“把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愣是给拔高到某个无聊的境界,弄得媒体上到处都在唠叨,似乎不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它们绝不善罢甘休”, “装出了一副爱憎分明的样子,其实只是一群圆滑世故、见怪不怪、假情假意的文字老油条”…… 这些自以为高明、极具优越感的“高论”其实并不高到哪里去,讽刺的是这位作者自己就写了不少时评。对于自己和不少同行重点运用甚至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文体如此冷嘲热讽,我读不出“同情的了解”。 时隔数月,一位时评作者兼网站时评编辑尝试实证地开列了他对时评作者的“五个最基本的要求”:明辨新闻事实、多收集相关资料、不要简化批评对象、不要急于“学以致用”、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写。这些建议都堪称持平之论。 我私人更偏爱那种条分缕析、引经据典的学术性“高头讲章”,心仪那些与公共媒体保持适当距离的严肃学院派知识分子,在文体上更痴迷于非虚构东方时评,所以对时评的深度、开放性有所保留。但我对这种特殊文体在这个复杂时代的功能和贡献仍有基本的尊重,我敬佩那些时评作者为言路拓展、舆论监督和文明教化所做的不容忽视的贡献。 就在准备这篇读书报告之际新华时评,收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的一封信,说是学校的新闻评论特色教育开办10年了。十年来我后悔当初没有学哲学、历史或社会学、政治学这样的基础性学科金鸿时评,我理解一个院系在全校范围内争夺各种资源和支持的不易,但更担心所谓“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担心它误导在校学生过早过于急迫地陷入对当红时评作者的低级模仿只看到指点舆论江山的风光,而忽视缜密逻辑推理能力的修炼和知识储备上的长期积累。 母校已有好几位博士的毕业论文以时评的发展历程为课题,这样的实证研究也反证了“脑残论”的浅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