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评论>网论>

“10万+可当发期刊”不妨试试看

时间:2017-09-20 17:40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林灏先 点击: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浙江大学《办法(试行)》在学术界迈出的“登月第一步”,不妨让我们抱着开明的态度拭目以待,事实终将会是最公正的裁判。
    近日,《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试行)》)成了网上热点话题。浙江大学《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原创作品,根据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将可被认定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可等同于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并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
  《办法(试行)》一经发布,一时间叫好与质疑“齐飞”。“叫好”的认为,这是一次破冰性探路,是对现有学术评判体系的补充,是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至于有什么问题不足可以打“补丁”,等等。“质疑”的认为,这一做法模糊了学术研究和媒体传播的界限,削弱了学术论文的严肃性,而且还可能引发“刷阅读量”的弄虚作假,等等。
   浙江大学的这一“试水”做法,到底是博人眼球的蓄意炒作?还是顺势而为的大势所趋?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办法(试行)》只是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是“之一”而非“唯一”,相较传统核心期刊是“补充”而非“替代”。同时,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虽然有些量化标准,但都只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最终算不算数,还要经过专家委员会认定。
而我们一谈到学术,现实中往往多数人会天然认为其过于专业艰深、晦涩难懂,不具亲和力,与大众品味之间存在“次元壁”。其实不然,学术研究作为借助已有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进行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对未知科学问题进行某种程度揭示的一项工作,其根本目的莫过于推动世界发展、造福人类社会。这就注定了学术研究既可以有科学严谨“阳春白雪”的一面,也必然有接地气“下里巴人”的一面。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本身就是紧盯社会现状、紧贴人的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的,研究成果与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共鸣。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切身感受着“两微一端”新媒体对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颠覆影响,对传统媒体社会地位的“蚕食”挤压,网生性媒体已经逐步成为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两微一端”上产生重大影响、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等同于与在传统相关学术期刊上刊发的作品呢?
   回望人类社会的历次转型与革新,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善于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无论是大到一个国家,还是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具体人,往往都能寻找到好的机会,获得好的发展,而那些因循守旧、固守陈规的,则常常是随着旧事物旧机制的没落而走向“沉沦”。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浙江大学《办法(试行)》在学术界迈出的“登月第一步”,不妨让我们抱着开明的态度拭目以待,事实终将会是最公正的裁判。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