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法在信仰中开花结果

时间:2017-06-21 14:41来源:中国评论网 作者:七言 点击: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让法治成为信仰、成为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行胜于言”,通过公民亲身体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所观察的法律实践,将守法从他律转化为自律,从约束转化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使普法更加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唯此,法
    普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性工作。普法工作不只是以通俗的语言向公民解读法律的内涵,更需要在法治实践全过程和社会保持良性互动。(5月22日  人民日报)
   一些司法个案如掏鸟获重刑、雷洋案、山东辱母案等案件进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引发了热议和争论。这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普法工作的欠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立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之相比,普法工作上还存在明显不足。现实中,普法者大多是为了普法而普法,只在意过程而不太考虑其实际效果。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高音喇叭放出的法律宣讲,铺天盖地的法律传单等单向式普法方式,已无法满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求。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的支撑,作为治国之重器,法治要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法治中国才有最坚强的支撑。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首先,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必须学会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法治方式定分止争,自觉约束手中权力,自觉践行依法执政。其次,要靠严明的制度和严厉的惩戒提高所有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对其学法用法作出明确规定和细化要求,实现学法用法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明白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哪些必须为。最后,要增强公民对法治精神的感悟,教化公民养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思维习惯。对于社会来说,每一起争议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教育,用公开透明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让法治成为信仰、成为自觉就显得尤为重要。“行胜于言”,通过公民亲身体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所观察的法律实践,将守法从他律转化为自律,从约束转化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使普法更加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生活的各个细节。唯此,法律知识才能转化为具体法律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深植人心。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