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考核指标的“快时尚”陷阱

时间:2025-04-02 17:32来源:评论网 作者:陈文华 点击:
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实施五年来,基层治理向好,但部分地方考核指标设计呈“快时尚”倾向,在数字化考核、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方面乱象频发,违背执政要求、消解战略定力,构建科学稳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刻不容缓。
       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实施五年来,基层治理向好,但部分地方考核指标设计呈“快时尚”倾向,在数字化考核、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方面乱象频发,违背执政要求、消解战略定力,构建科学稳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刻不容缓。
       部分地区的考核指标“快时尚”乱象具体表现为:数字化建设盲目仓促上新,一些地方不结合本地实际与财政能力,缺乏规划引入复杂项目,造成资源浪费;环保治理重心多变,如某地区追逐热点中途更换重点,致使原有工作半途而废;乡村振兴缺乏对本地条件的考量,盲目跟风导致产业发展失败。
考核指标“快时尚”化源于三重错配。其一,政策执行存“温差”,乡村振兴政策宏观性强,基层调研指导与监督落实不足,传导过程易生偏差;其二,目标规划有时序冲突,部分基层干部着眼短期政绩,对需长期投入的数字化等工作重视不够;此外,技术应用与制度建设呈动能失衡,虽有技术支撑,但数据安全和共享机制不完善,制约考核工作质量与效率 。
      要根治这一顽疾,需构建“四维治理”新范式。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细化“国之大者”作为考核坐标系。以乡村振兴考核聚焦粮食安全为例,设立五年观测期并组建监督小组,确保耕地和提高产量。二是创新制度设计。实施“三审三评”机制。项目立项历经部门初审、专家评审、人大审议,结合中期、绩效、社会影响评估,实现指标全周期追溯。三则重塑价值导向。推行“基础+发展”双轨制考核。基础考核针对民生重点任务设量化指标,发展考核结合地方特色为治理预留创新空间。此外,深化技术赋能。借助区块链建立追溯系统,记录考核数据,实现可追溯和异常自动预警。
      去年以来,陕西安康市以考核“瘦身健体”为基层减负重要突破口,通过减事项、指标、程序和频次,为基层减压。2024年安康经济向好,主要指标全省领先、多项工作全省居首。这彰显了将考核转化为战略推进器的价值,助力走出“指标通胀”怪圈,回归治理本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考核体系改革指明方向。根治“指标快时尚”顽疾,需深化对治理规律认识,既把握全局又关注细节。考核应抛弃“流量指标”,使党员干部摆脱“迎检疲劳”,让考核真正推动基层治理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