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网论>视野>

中国奇迹被六大巨变取代

时间:2014-10-29 13:44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赵筱赟 点击: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经济奇迹走向常规发展的这样一个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中国奇迹将被六大巨变取代。

西方有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中国的阿克琉斯之踵在于政治制度。由于该国缺少西式民主,因而治理体系不可持久。然而,30多年来,中国的治理体系成效非凡,它主导了现代史上最大的经济转变。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发布报告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年间,中国领导层表现出坚定的改革决心,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改革,中国未来几十年仍可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力度相对较大,国企和环境政策改革迈出了步伐,促进竞争政策得到了明显加强,外贸和投资自由化有所放开。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创始人丹尼尔•罗森在报告发布会上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迎来了对外资开放的黄金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作出的调整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红利。随着人口红利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中国需要通过新的改革释放增长潜力。

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侃如说,中国领导层有智慧,也非常务实,他们推行改革的意愿非常明确。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上升到现在的15.4%。过去三年中,中国在世界经济新增部分中贡献的份额平均达到28%,中国和世界市场相互依存程度更高,中国目前的改革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变化。

如果中国经济改革稳步推行,资本将继续流向高回报领域,资本存量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将使中国经济增速在2020年仍可达到6%左右,“这将是值得骄傲的成绩”。

事实上,20年前当人们还热衷于讨论东亚奇迹的时候,林毅夫、蔡昉、李周在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9.7%的增长时机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奇迹”的概念,并以此为题撰文著书,分析、探索了中国转型期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道理,预测了这个增长速度是否有可能持续,探讨了如何深化改革才可以将之继续保持下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中国的改革经历确实很成功。但是这个奇迹背后起码有两个东西值得关注。

第一,除了制度改革是好事情之外,起码有一部分经济增长是特殊的政策、制度安排导致的,即不对称的市场化、对企业的变相补贴这样一个很特殊的机制。它导致很惊人的增长成绩,但同时也导致了很严重的结构失衡的问题。

过度投资、出口过度、资源消耗过多、效率低下、收入分配不公平、环境污染很严重、地方官员腐败很严重,其实都是跟这个不对称的市场化改革策略有关系。

第二点,这样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既然是奇迹,奇迹我们知道是常规情况下不能理解的现象才,称作为奇迹,1+1等于2永远都是这样,就不是奇迹。奇迹最终都会走向常态化。

黄益平的判断是,中国经济今天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折关头,引发这个转折关头有很多具体的影响因素,有的人说互联网技术会改变中国,有的说市场发生了变化,新能源、出口市场等等发生变化。黄益平认为“最重要的核心的还是改革”,把过去两个没有完成的双轨制的改革给完成。第一个双轨制,就是国企改革,其实最后没有完成。第二个双轨制就是要素市场的扭曲,这个要完全改革。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经济奇迹走向常规发展的转型期,黄益平表示,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中国奇迹将被六大巨变取代。

第一,增长速度还会放慢。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结果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3%,这一数据被广泛视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更缓慢增长“新常态”的标志。7.3%的增速,远低于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2年10%的高速增长率。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总的看,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并出现了一些积极、深刻的趋势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导、新业态加快涌现的结构优化更趋明显,简政放权等改革催生的新发展动力加快成长,就业、节能降耗等指标好于预期。

黄益平称,增长速度还会放慢。当然这样的相对较慢的增长速度,和其他新兴市场比可能还是很快的增长,但和过去比,持续放慢的趋势来看不会改变。

第二,通胀压力可能会提升。

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使九月CPI增长减缓。中国九月CPI同比增速由八月的2%降至1.6%,低于市场预期的水平。消费价格通胀减速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同比增长由八月的3%放缓至九月的2.3%。非食品价格的同比增长由八月的1.5%降至九月的1.3%。农产品价格增长的减缓对CPI的影响较大,其中猪肉和蔬菜价格分别同比下降2.9%和9.4%。

黄益平解释,因为过去要素价格全部压低,相当于人为压低成本,现在开放这些市场意味着成本可能会逐步上升,而且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当然成本上升,可能挤压利润空间,也可能被技术进步消化,自然也可能导致通胀压力提高。

最终会看到多少通胀,是由决策者决定的。决策者希望能继续保持比较快的经济增长,就要容忍比较高的通胀,如果不想要高的通胀,就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得很紧,同时意味着增长速度就会下来,这是决策者可以决定的。

第三,收入分配还是会有进一步改善。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指出,目前中国工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工资收入分配立法滞后,建议加快工资立法,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提低、控高、扩中,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经过多年调控,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仍然在高位运行,尚未回归到合理水平。企业内部高管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工资差距依然过大。

中国工薪劳动者劳动报酬增长相对GDP增长来说比较缓慢。从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来看,中国全部雇员1985年平均工资为1120元,到2012年增长到34905元,增长了30.2倍。而同一时期人均GDP则从857元增加到29991元,增长了34倍。

黄益平指出,劳动工资上升,穷人靠工资收入,富人靠投资回报,收入分配改善了,下一步利率市场化,对收入分配有改善。收入再分配的政策,政府一直在做。

经济学里有一条库兹涅兹曲线,经济发展的早期,收入分配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到了一定阶段才开始慢慢改善,中国现在可能进入这样一个逐步改善的阶段。

第四,中国的经济结构会变得更加平衡。

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8.5%,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中国强有力的结构调整措施不断发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继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这样的趋势延续了下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提高了经济增长对吸纳就业的效用。

美国经济咨商局周一的报告预测说,中国经济将会经历一个比预计要更加崎岖而艰难的转换过程。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从依靠出口及向工厂和房地产业大量投资的快速增长模式转变为更加缓慢但更加稳定的增加消费的模式。

报告警告“这一调整的过程肯定会是痛苦的。”并称外国公司应该认识到,中国处在“一个长期的,缓慢的经济增长下降周期中。”

中国领导人承诺=仍致力于推进经济改革。9月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曾表示,“开弓没有回头箭”。

黄益平也表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转型其实已经开始了。核心就是中国经济的格局、增长模式、特征,所有的这些都要发生改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