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恐艾”,点亮“红丝带”

时间:2022-03-25 16:32来源:评论网 作者:段官敬 点击:
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人们眼光聚焦到艾滋病话题上,红丝带在朋友圈刷屏,纷纷送上对艾滋病患者的祝福与良愿,祈祷健康与安宁。
      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人们眼光聚焦到艾滋病话题上,红丝带在朋友圈刷屏,纷纷送上对艾滋病患者的祝福与良愿,祈祷健康与安宁。
     世界上本来没有艾滋病,这种被认为起源于黑猩猩的病毒第一次叩开了人类世界的大门。可以说,艾滋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即便是医疗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始终没有办法治愈艾滋病,这也是科学技术探索和深耕的空白区。“红丝带”蕴含希望与火热,寄托了对生命健康、病毒消弭的期盼。所见,在抗艾滋病道路上,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谁都不能成为独立的孤岛,尤其在人与人之间日益交往密切联系的今天,每一种可传染性病毒的出现,都会对集体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唯有选择面对、共同抵御,才能携手赢得健康与安宁。
     现实生活中,不乏因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加上艾滋病传播主导因素是“性”传播为主,给艾滋病蒙上了无形的面纱,也成为部分人想象与传讹的“基点”,让艾滋病“妖魔化”在不少人心中发酵,滋生“恐艾”“畏艾”、谈艾色变的不正心态。事实上,正因存在如此客观问题,导致歧视艾滋病患者等现象出现,让红丝带黯然失色了不少光泽。
    众所周知,艾滋病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别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不会造成任何疾病,而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破坏,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加患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尽管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不可被治愈。但是依照现今的医疗技术,病患者在早期能够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所见,科学为艾滋病患者打开了一扇窗,但让温暖和阳光照进心灵,须人情关怀打破“恐艾”的壁垒。
        生命至上,尊严乃馨。红丝带的“红”色,代表了火焰和炽热,象征了生命之希望、生活之阳光,是对每一名艾滋病患者的鼓励与激励,是对研发疫苗、抵御病毒等一切同艾滋病毒作战者的礼赞与敬畏,更是对人类共同面对的病毒敌人凝心号召。关爱艾滋病患者、关心每个被病毒感染者,让大爱在人间徜徉,让温暖成为社会底色。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健全更加完善的防艾体系,让红丝带更加高高飘扬,点燃生命之希翼火焰。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