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时评>

走出时评“同质化”的困惑与困境

时间:2011-09-15 09:0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如果说,当今媒体已不是新闻信息稀缺的年代,那么稀缺的恐怕就是观点和见解了。于是,时评言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体裁,便成了媒体“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有称之为“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来,时评很“火”。无论是报刊,还是广电以及网站,都给各具特点的时评版

如果说,当今媒体已不是新闻信息稀缺的年代,那么稀缺的恐怕就是观点和见解了。于是,时评言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体裁,便成了媒体“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有称之为“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来,时评很“火”。无论是报刊,还是广电以及网站,都给各具特点的时评版面或节目给予有力的扶持,表现出越来越给力的发展势头,并在社会舆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众媒体,正因有了精彩时评,而有了灵魂和旗帜,而且也拥有了更多的读者。 但是时评人家,与新闻报道一样,“同质化”在时评大潮中也不能免俗。这是我在写作时评中感到比较困惑的,也是我与编辑等一直在思考怎么力求“不一样”、怎么嬗变和创新的问题。 持“不拘一格”理念走出“同质化” 今日早报的“早点”版,起步稍晚,也就近两年的时间,但在报社领导和资深前辈的支持鼓励下,我们编辑和专职评论员,秉承“不拘一格抛观点”的理念,边学边实践,认真用心选题写作,付出的智慧与劳动终于有所收获,使“早点”版有了长足的进步。 毋庸讳言,当今各家时评都对全国性的热门新闻感兴趣,针对一个热点新闻或公共事件,可引来数十、数百篇同题作文,而且现代网络给一些作者一稿多投以方便,不免话题重复扎堆,观点大同小异,似乎真的“英雄所见略同”。对此“同质化”现象,不但挑战时评编辑、作者选择话题的能力,更看我们阐述的观点和思考能否在“集中火力”中脱颖而出。 比如,去年10月27日,多家媒体报道很多省出现了采血困难的情况,一时闹得人心惶惶。央视新闻1+1报道,主因是“民众信任危机”。我当时想,泱泱人口大国怎会闹“血荒”。于是我咨询了省血液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得知浙江血源虽也不充裕,但也没有到“血荒”这么厉害的程度,可能跟天气骤冷、献血与用血量相对悬殊有关,该中心每天出动六七辆采血车,仅一所高校一天就有100名大学生踊跃献血。血源多少跟有关部门采血的态度积极与否有较大的关系,医院闹“血荒”显然与医疗保障不足分不开。 有此论据在手,本报次日发表《“血荒”之惑慎言“信任危机”》评论,对“民众信任危机”一说大胆提出质疑,同时指出这是对千千万万的大学生、农民工、军人以及所有无偿献血的群众不公平,大可不必把暂时性的“血荒”放大为“民众信任危机”。只要采血部门积极行动、多加宣传、活动得当,血源是可以保障的。此评论敢于抛出自己的观点,与大牌主持和名嘴“顶真”中国评论网,获得国内80多个网站及报刊的转载,创“早点”版转载新高,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抛观点“不拘一格”,才有开阔的思路和公共民意空间基础,才能碰撞出新颖的思想火花,才不至于以陈旧、八股、僵硬、过激的面孔示人。秉承这“不拘一格”的理念,我们力求话题“近”人一步,观点“新”人一筹,努力让时评走出“同质化”的困惑与困境。 “本地化”给力可抵御“同质化” 在海量的全国新闻源中,选择受众关心的话题作评,仍占目前各家媒体时评版块较大比重,尽管有些事件发生地离我们遥远,但就事件的本质而言却离我们很近,好像就在我们身边发生一样,所以各地受众关心,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评“同质化”。 为此,我们在每天大量浏览各地热点新闻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本地的热点新闻,尤其期待本报新闻报题中有适合时评的题材。尽管时评“异地监督”相对容易,有人戏称为“朝天骂”,而“本地化”时评受一些因素掣肘,话语空间的宽松度相对欠缺,本地时评量显得较少与乏力。但如果分寸、角度拿捏得当,客观善意、情理交融且有建设性,即使有些敏感的话题,也不是不能作评。毕竟,读者更关心本地新闻,对身边事更感兴趣。 这让我想起2009年8月20日写的一篇“早报观点”时评《经适房体检不妨“开胸验肺”》,对杭州丁桥和九堡一带的经济适用房存在不少质量问题提出质疑。当时房子质量问题经多家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对全市在建经适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体检”新闻时评,可是8月19日的首次“体检”却是草草而过,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的专家诊断后说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各家媒体也就“如实报道”,一反之前报道中提到的“裂缝”、“空鼓”、“渗水漏水”等多种质量问题。为解众购房业主的重重疑虑,本报先人一步加评,摆事实、讲道理,理性质疑验房专家“一个多小时”的“体检”是否到位,是否还需要“CT”、“磁共振”以及“专家会诊”人民日报时评,才能真正找到“病灶”?鲜明地提出了给经适房“开胸验肺”的观点,建议政府承担起保证居民安居乐业的责任。 作为政府惠民工程的经适房,是当年全国性的热点,本报这篇评论,话题选择得当、适时,观点鲜明、独到,评述入理、入情,见报当天就引起相关部门及开发商的重视,主动到报社沟通,表示关注经适房的质量问题,让广大购房业主满意,产生了较好的舆论监督效果。此评论荣获当年浙江新闻奖二等奖。 时评“本地化”值得探索,若舆论环境和作者都能给力,似可在媒体“差异化竞争”中占一席之地,也可在时评“同质化”中另辟蹊径,写出一些既让读者喜闻乐见,又为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帮助的好作品。作为时评新手,我当不断学习、实践、提高。(作者:钱江晚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