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时评>

九河时评:“生源争夺战”与“钱学森之问”(图)

时间:2011-09-15 16:13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从“掐尖”变“掐架”,从“暗战”变“明战”,而这也骤然将国内各大高校为争夺优秀生源而明枪暗箭齐施的“生源大战”公之于众。(7月4日《人民日报》) 其实,参与“生源争夺战”的往往都是名校,它们并不缺乏生源,但是为

九河时评:“生源争夺战”与“钱学森之问”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从“掐尖”变“掐架”,从“暗战”变“明战”,而这也骤然将国内各大高校为争夺优秀生源而明枪暗箭齐施的“生源大战”公之于众。(7月4日《人民日报》) 其实,参与“生源争夺战”的往往都是名校,它们并不缺乏生源,但是为什么还要争相“掐尖”?教育专家熊丙奇一语道破个中原因:掐尖’并不以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为基础,也不以培养和造就学生为目的,纯粹只是出于高校自身的考虑。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的生源质量不仅关系到学校排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这种“生源争夺战”只是“分数崇拜”的延续。 高分不等于优质,招收的高分考生多也不等于学校一流,这已是常识。“尖子生”或许日后会成为杰出人才,但如果高校能够发掘更多普通学生身上的潜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杰出人才新闻时评,那才是真正的大本事。而这也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核心所在。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新华时评,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比如,“西南联大”时期,艰苦的条件下,却造就了众多杰出的人才和大师;再比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中国评论网,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钱先生说,“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金鸿时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里面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高校自身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原因,但是“生源”绝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高校能够从加强引导和培养学生成才、加强自身学术建设、培育包容并蓄的学术氛围出发,提升自身的“内在美”,那么自然有优秀的生源选择它,也自然而然能够影响和塑造普通的学生;反之,如果像网友所说的那样,为了争夺生源而采取欺骗、攻讦和利诱等手段“绑架”考生,那么,大学就不再是承载文化传承和社会理想的场所,而是变成了玩弄阴谋诡计的试验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