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建北疆,擦亮时代新辉煌

时间:2022-06-01 15:44来源:评论网 作者:李星宇 点击:
涪西镇人民政府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涪西镇人民政府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蒙古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引和推动内蒙古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持续加强对内蒙古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治理修复力度,突出内蒙古特色,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首要任务,体现内蒙古的绿色本底和生态价值,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擦亮时代新的辉煌。
    勇挑“千钧重担”,筑牢生态屏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上个世纪末,内蒙古很多地方还是砂石遍地的荒滩,看不到绿色的痕迹,不仅如此,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注重经济的腾飞,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涌入河流,让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担负着的重大政治责任,总书记强调,“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我们要勇挑“千钧重担”,始终铭记“国之大者”,以久久为功的毅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治理,筑牢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绿色生态保护理念,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思想的“底线”,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让绿色生态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添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二要开展基层河湖管护体系建设,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设立村级河长制,守护水源生态,改善水源环境,持续治理沟壑、绿化山林,保持水土,解决影响群众生活治理的水环境问题,推动生态补水工作,守护生态环境“高颜值”。三要完善全区防沙治沙规划工作,加强防沙治沙科技支撑,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创新推广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科学合理利用沙生植物资源推动沙产业发展,实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减少”。
   敢接“烫手山芋”,优化产业结构。“富国为强国之基,资源环境为富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的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比较特殊,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明确其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以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为主要发力点,推动内蒙古相关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内蒙古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一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以创新绿色低碳技术为发展的核心点,加快引导内蒙古市场的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推进高效节能产业,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环保产业快速壮大,依托高新技术,推动生态资产区开发,推动旅游产业、环境产业、生态领域的新兴技术产业、健康产业、养生休闲等绿色产业发展,攻破环保的“难关”,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二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依托高新技术,加快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高能产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托生态资产开发,推动旅游产业、环境产业、生态领域等新兴技术产业、健康产业、养生休闲等绿色产业发展,助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提升“含绿量”,保障“含金量”。
    无畏“急流险滩”,践行为民理念。“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喜可贺,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无畏前方“急流险滩”,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一要持续抓紧抓好抓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内蒙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为民初心,下大力气稳固脱贫基础,出台相关政策,落实监测系统,实现及时预警上报,大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及时有效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全力筑牢返贫“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坚持筑牢防贫堤坝,精准防止返贫。二要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各企业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内蒙古人民的收入,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内蒙古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