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社区的脱贫故事

时间:2022-03-25 16:27来源:评论网 作者: ——“村社合一”奔 点击:
翻看几十年前的老照片,我这里到处是肥沃的田土,可是我的子孙们还是成天叫苦不迭,老有人骂我是个穷娘。跟着我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那时候,我的许多子孙还住着破烂房子,身上穿着打了好几次补丁的衣服裤子,脚上穿着的坏轮胎或者稻谷草编织的“滚滚鞋”,住着的房
                    我叫新场社区,今年3岁,可别看我“年龄小”,我的名字叫新场村的时候,少说也有一二百岁了。从2014年开始搞脱贫攻坚,到现在近6年了,我由“穷人”变成了“地主”。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的“发家史”。
我的“窘”样子
    翻看几十年前的老照片,我这里到处是肥沃的田土,可是我的子孙们还是成天叫苦不迭,老有人骂我是个穷娘。跟着我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那时候,我的许多子孙还住着破烂房子,身上穿着打了好几次补丁的衣服裤子,脚上穿着的坏轮胎或者稻谷草编织的“滚滚鞋”,住着的房子是被几十年风雨摧残过的瓦木结构房子,年成不好的时候,他们可能要饿肚子,有时连玉米面糊糊儿或者红薯洋芋干颗粒儿都没多的,直教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我整天为改变子孙后来的命运劳碌着,思索着,探寻着……子孙们过上好日子真是“望穿秋水”呀。
我的“子孙”迷了路
    我曾经走过两次弯路。一开始,我让我的子孙们吃大锅饭,我以为这样能彰显大团结,对快好省地建设富饶家乡,结果子孙们对我贴心只是“三分钟的热气”,很少有子孙肯为我付出全部力气。“锄头拖一拖,公分一样多”,我知道是我错了。后来,为了激发子孙们耕种的积极性,我提出了“肥猪赛大象”的口号,可是后人却嘲笑我“就是鼻子短”。又过了好些年成,子孙们要“分家”了,都主张单干。子孙们见快要分家了,以为我这个“老婆子”没了话语权,有的便打起了小算盘想多分点,我便按照户口多少给他们分地。土地还是我的,只是分给他们耕作收庄稼而已。起初,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三十多年后,子孙们生活总体上确实好转了,可是有的子孙不善于经营,加上我这里条件有限,种出庄稼卖不出去,许多孩子觉得守着我没奔头,就出去务工去了。看着拖家带口,背着简陋的包袱和行囊,我止不住辛酸的泪水。我当时就想:“如果得力的孩子们都走了,谁来守护我‘老婆子’”。临走的时候,也有孝顺的子孙哭着向我承诺:“妈,我们还会回来的。”有的哭不出声,只是回头不断向我挥手,似乎在叮嘱我“珍重珍重,‘咄!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就这样,许多孩子迷了路。又过了些年头,子孙年老体衰,回来的时候,早已双鬓花白,家里空空如也,仍然一贫如洗。我心里像翻倒了“五味瓶”似的,一则为之欢喜,一则为之忧虑:留下来的人,日子怎么过下去?难道真的一直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吗?”
    我的“春天”终于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我的“春天”终于来了。从2014年开始,我就喜事儿连连,到2020年,我总算熬出了头。2020年开始,我真的发了、兴了、旺了,我的子孙后代不会再有穷人啦!从2017年开始,我就有了新名字——新场社区。如今我真是儿孙绕膝,享尽了天伦之乐。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可是比中状元还高兴呢。
从去年开始,煎茶镇党委和政府决定在我这里搞“村社合一”试点工作。社区“三委”比较争气,硬是带着我的“孝子贤孙”们严格按照贵州省产业发展“八要素”总体要求,紧扣德江县委、县政府“大抓产业、巩固成果、全面小康”工作主线,围绕“2+N”产业发展布局,采取“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深入推进社区综合改革,组织、文化、生态、人才、经济逐步得到振兴,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的绝招。
    绝招一:基础设施统一规划
我这里搞的农旅一体化经营示范基地总规划面积1000亩,每亩年土地租金600元,惠及“儿孙”1976户。我的园区已建有6500m2的生产厂房,10000m2育苗大棚、270000m2室外栽种场,1.5公里的彩色观光道,3个600m³的蓄水池,2700m的喷灌管网,17334.75m2茶树菇大棚,20个16517.75m2的茶树菇养菌大棚,819m2生产加工棚,390m2冷库。我的园区内移栽了1000m2的人行道绿化树。我这里打造的“陶缘水乡景区”,一年四季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清水芙蓉散发的芳香濡染着一排排低矮、清爽、素净、舒适的鳞次栉比的楼房,我自己都感觉到年轻了三十岁呢,要是能参加“选美大赛”,我也许还能捧回个“奖牌”呢。
    绝招二:利益联结统一规定
我的产业园区投入生产的菌棒,今年初就获得远销苏州的订单。它带动全县1.5万人次就业,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有1万人次,到此就业的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我的贫困子孙们获得分红资金21.78万元。子孙们每年获得土地流转费60万元,每户平均2700元以上。自从孩子们大规模外出打工后,许多土地撂了荒,草木长得比人高,现在可是能从里面“挖出钞票了”,土地摇身一变成了抢手货。从前子孙们难免抱怨我这个“穷妈妈”,现在却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刮目相待的“金妈妈”。
  绝招三:产业发展统一组织
我发展产业,鉴于以前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按照“规模化发展、科学化搭配”的工作思路,整合德江新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投资1020万元,农发项目2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入股100万元,财政整合涉农资金入股400万元,农户自主入股资金20万元;德江聚兴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投资3711.09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518万元,集中资金优势统一组织全社区农户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化经营,形成了生态农业产业链。
    绝招四:产销服务统一开展
我按照“12345678”工作机制统一开展产业发展社会服务,通过新市民实践站平台、春晖社、合作社,以“找市场、育主体、搭平台、推品牌”四个方面为抓手,破解销售难题,利用农村淘宝、东西部协作平台,实现订单销售,带动本社区产业发展肉牛416头,稻花鱼300亩,茶叶300亩,农家乐4家,成功打造“小吃一条街”,还引进外商投资3000万建成园区灯光秀。依托园区农业一体化发展,我建设了产业孵化基地,种植达食用菌600万棒,年产出量80吨。目前存货已经出清了,扩大再生产后,我引进了竹荪,目前已经实现批量生产。这就使我的子孙巩固挖掉“穷根根”成果更丰硕,同时他们将在我的带领下,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