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务>组织人事>

减负了,偏远农村孩子的出路在哪?

时间:2018-04-04 11:25来源:评论网 作者:朱华琼 点击:
很多偏远农村的家长对“减负”提出了异议,减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到底是帮助了孩子,抑或害了孩子。如果教育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那么教育在他们心里就会失去吸引力,家长更失去支持他们的动力,要么就是回家长年累月耕种土地,维持生计;要么就是像父辈一样外出务工,这就
       吉花小学校长孙文娇说:“对农村孩子来说,减负后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负担,要想确保孩子学业水平不下降,学校必须主动‘增负’。而开齐各门课程、开足课时,就是最好的减负。”她认为,减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该加的加、该减的减。(4月4日 新华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世界人民还冠以“中国奇迹”的称号,但是与经济飞速发展相矛盾的却是教育发展的落后。古语曾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我国历来都是极其重视教育的。在千军万马要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社会现实下,城市各种各样的校内外辅导班随之产生。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空余时间全被挤占,面对着孩子们尚未成熟的身体难于负重的书包,国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减负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偏远农村孩子的处境却不免让人担心。
     减负即减轻学生学习和心理的负担,这是教育部给出的定义。随着国家近年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小学低段开始不允许布置家庭作业,高段只能少量布置,语数主教学科的教师不能再随便挤占音乐、美术、地方、体育等非考课程,课表的正常化让农村孩子们兴高采烈,可是到期末考试成绩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期末考试并未把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纳入考试范围,主考科目却因为没有充足的时间背诵和训练,成绩并不理想。反观城市的孩子,学校减负后,家长开始投入更多的财富到校外辅导当中,虽然国家一直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各种补习、培训等机构,但现实中各种校外辅导仍然是真实的存在,而广大农村却恰恰相反,城市与农村孩子拥有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成了鲜明的对比。减负背景下,大家都玩得开心,但谁的竞争力强却不言而喻。考试科目课程的学习时间减少了,但是考试科目并未减少,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促使偏远的农村孩子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减负还包含着一层意思,学生承受来自教师的压力减少了。以往的偏远农村教育中,家长教育观念滞后直接影响了孩子,很多孩子对待学习惰性太强,一些观念的传达和执行全部落在了教师身上,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使用严管手段,对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采用体罚的手段,很是遗憾。但是这样粗暴简单的方式却是成绩提高的主要来源,谈论起来不免荒谬,但是细究起来却有些道理。近年,法律法规的健全,孩子们拥有了极其牢固的保护盾,无论家长或是教师都不敢再越过那条红线。城市孩子见多识广,对教育有着正确的理解,但是偏远农村孩子见识的有限使他们对教育的理解甚是无知,一旦在校管不了,在家无法管,流入社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古代的教育者有一把尺子叫戒尺,但是现代教师完全失去了惩戒权。一课小树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不免要用刀砍去多余的长歪的枝干,人何尝不是这样。现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农村矛盾日益显露,留守老人和孩子逐年增很多,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向学校哭诉,他们长年的外出务工换来的却是自己孩子和城里孩子巨大的差距,处在农村和城市的不同教育环境中,却要由同一份试卷决定他们的命运,这不免有失公平。
    很多偏远农村的家长对“减负”提出了异议,减负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到底是帮助了孩子,抑或害了孩子。如果教育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那么教育在他们心里就会失去吸引力,家长更失去支持他们的动力,要么就是回家长年累月耕种土地,维持生计;要么就是像父辈一样外出务工,这就是他们的出路吗?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图片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