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热点观察>

云霞:莫让专项资金捆住扶贫的“手脚”

时间:2018-07-05 10:48来源:评论网 作者:云霞 点击:
如果严格限制资金的使用渠道,就是造成千篇一律现象,要么大家都修公路,要么大家都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的初衷相违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个别上级单位缺乏责任担当,拍脑袋决策,没有考虑基层实情,只顾自己监管资金使用方便,这种行为是也不作为。
       近日,笔者在调研基层扶贫工作时了解到,一些地方扶贫资金有近80%被明确要求用于投入产业扶贫,这对基层贫困地区是很好的支持,能够带动就业、推动发展、提振村集体经济。但有扶贫干部反映,一些边远村“大路走不通、小道不好走”是常态,在这样的条件下,是否应该先把基础建设搞上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对扶贫领域的投入,基建资金、产业资金、救助资金等专项资金落地,确保发挥了不小作用,为脱贫工作注入了动力。然而,上级发了钱,就会安排怎么用,本是为了防止专项资金被挪用,确保专款专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每一笔钱都有用处,不管安排得对不对,基层干部只能机械执行,由此被捆住了手脚,也产生了抱怨。
      扶贫攻坚,有钱比没有钱好,但资金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浪费,扶不到节点上。毕竟,一个地方,即使在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村社,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致贫的原因不同,发展的方向不同,存在的短板也各异,资金的使用重点和方向,必然也会千差万别。如果把专款用途限制得太死,就是脱离实际的机械主义,让有些领域无钱可有,而有些地方的钱却用不完,令基层干部和群众干着急。
一个地方要摆脱贫困,关键是要根据“木桶效应”,把最低洼的地方补起来。如果是道路问题,就要将大量资金用于修路;如果是缺乏产业,就要进行整体规划,把钱用于做强优势产业;如果是因病致贫,则应该加大医疗兜底。将有限的资金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发挥出最大效应。
   如果严格限制资金的使用渠道,就是造成千篇一律现象,要么大家都修公路,要么大家都发展产业,与精准扶贫的初衷相违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个别上级单位缺乏责任担当,拍脑袋决策,没有考虑基层实情,只顾自己监管资金使用方便,这种行为是也不作为。
    上级指哪就打哪,不允许有自创动作、自己安排使用资金,就会束缚基层干部的主动意识、创新意识,被动应对上级安排,长此以往,对扶贫工作相当不利,必须及时纠正,防止越走越偏。
(责任编辑:佚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精彩文章